《海遊館》
大阪府大阪市港區海岸通1-1-10 (大阪港駅)
10:00~20:00
1990年7月20日開業,總蓄水量達11,000噸,是世界最大級的城市型屋內水族館~~
以「環太平洋火山帶」和「環太平洋生命帶」為展覽主題,用14個大型水槽,分別再現了環繞太平洋的10個地域的自然生態環境
展示約580種共30,000餘隻形形色色的生物,其中不僅包括各種魚類,還有兩棲類、爬蟲類、鳥類、哺乳類以及無脊椎動物、植物等,重現了環太平洋的大自然景觀
單一入場票2000円~~購買優惠票券組合划算許多喔!!
我們選擇「海遊館 + 電車一日卷 2300円」- 海遊館門票 + 地下鉄・ニュートラム・市バスが1日乗り放題,可在 關西機場、新大阪、梅田、天王寺、なんば… 購得~~
參觀動線是先搭乘手扶梯至8樓,再沿著中央水缸,一層層向下參觀~~
===== 太平洋 =====
寬34公尺、水深9公尺,蓄水量達5,400噸,是館內最大的水槽~~
【鯨鯊】
生息於世界的熱帶到溫帶海域,是軟骨魚綱鬚鯊目鯨鯊科的一種鯊魚。
擁有5對巨大的鰓,兩個眼睛則位於扁平頭部的前方。身體大部分都是灰色,腹部則是白色的。且各自擁有獨特斑點,可用來辨識不同的個體。皮膚厚達15公分,可有效抵抗其他生物攻擊。
【鯨鯊】的個性相當溫和(並不會吃人),且是一種濾食動物(目前已知的3種濾食鯊魚之一,另外2種分別為巨口鯊與姥鯊),以小型的甲殼類等浮游生物為食。吸進一口水,閉上嘴巴,然後從鰓排出水。在嘴巴關閉與鰓蓋打開之間的短暫期間,浮游生物就被排列在鰓與咽喉的皮質鱗突(ermal denticles)所困住。這個類似過濾器般的器官是鰓耙的獨特變異,可以阻止任何大於2至3公釐的物體通過,液體則會被排出。《海遊館》每天餵給【鯨鯊】的餌食達6~7公斤之多。
【鬼蝠魟】又稱雙吻前口蝠鱝
鰓裂很寬,魚體背面淺灰黑色,腹面淡白色。體長可達9公尺,體重達3公噸。
【曲紋唇魚】又稱波紋鸚鯛、波紋唇魚
因為高高隆起的額頭,就像拿破崙戴的帽子,所以有「拿破崙」之稱。
【豹紋鯊】又稱大尾虎鮫
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。幼魚體為藍黑色,並布滿白色條紋與方形斑。日漸成長則白斑轉為黃棕色,白色條紋變成許多深色斑點。
尾其極度延長,體長可達235公分。
【納氏鷂鱝】
廣泛分佈於熱帶和暖溫帶水域。
成年【納氏鷂鱝】不包括尾部,一般長度為1.8米,最長可達3.3米,計入尾部,最長可達5.5米。最大體盤寬3米。最大重量230公斤。
【褐石斑魚】又稱泥斑、雙牙仔、雲紋石斑魚
生活在水深20-200公尺的岩礁及泥底海域。幼魚出沒於淺水區,屬肉食性。為石斑魚的一種。
===== 日本森林 =====
【亞洲小爪水獺】學名Aonyx Cinerea
是一種小型水獺。一般體長0.9米(包括尾巴),體重可達5公斤。
主要分佈於孟加拉國、印度、中國、中南半島全省、馬來半島、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等地區的濕地附近。以魚、蛙、蟹、螯蝦和貝類為食。
===== 南極大陸 =====
展示了【國王企鵝】、【巴布亞企鵝(紳士企鵝)】、【跳岩企鵝】等3種生息於南極大陸周邊的企鵝。國王企鵝具有好似穿著燕尾服的模樣、紳士企鵝的頭頂具有似蝴蝶結的白色花樣、而跳岩企鵝的特色是頭部具有黃色的裝飾性羽毛。請來觀賞這些企鵝不同的可愛姿容。
【國王企鵝】King Penguin;學名 Aptenodytes Patagonicus
是企鵝家族中體型第二大的屬種。成年的【國王企鵝】高約90厘米,重11至15千克,僅小於【皇帝企鵝】。
【巴布亞企鵝】Gentoo Penguin;學名Pygoscelis Papua
是繼【皇帝企鵝】和【國王企鵝】之後體型最大的企鵝物種。特徵是頭頂有一條寬闊的白色條紋。
為企鵝家族中最快速的泳手,游泳的時速可達36公里。
===== 阿留申群島 =====
【海獺】Sea Otter;學名Enhydra Lutris
生活在阿留申群島等氣候寒冷的北太平洋海域,是食肉目動物中最適應海中生活的物種,很少在陸地或冰上覓食,大半的時間都待在水裡,連生產與育幼也都在水中進行。
【海獺】身上長有8億~10億根的毛,由於毛與毛之間造成空氣層,使得肌膚不會直接接觸到冰冷的海水。當牠們待在海面時,幾乎一直在整理毛皮,保持它的清潔與防水性。
為了獲取最多的能量來防寒保身,海獺會選擇較大型的食物,包含龍蝦、海膽、鮑魚等。
===== 蒙特瑞灣 =====
位於美國西海岸舊金山附近,居住著許多海棲哺乳類動物
【斑海豹】也叫大齒斑海豹、大齒海豹
是一種在北半球的西北太平洋分布的海豹。
四肢特化成鰭腳,趾間有蹼。雄性斑海豹體型大於雌性。出生的小海豹全身被白色的胎毛。
【加州海驢】
生息於北太平洋東岸,雄海驢可成長到體長2.4公尺、體重300公斤以上,雌海驢可達到體長2.0公尺、體重100公斤左右。
【加州海驢】具有4條非常發達的鰭狀腳,不僅可在水中游泳,也擅長在陸地行走。當到達自然界的繁殖期時,1頭雄海驢會帶領好幾頭雌海驢作閨房。
===== 塔斯曼海 =====
重現位於紐西蘭和澳洲二國之間,水域溫差很大的塔斯曼海
【太平洋斑紋海豚】
是生活於遠洋的海豚,喜歡成群結隊,卓越的跳躍能力屬海豚中之最,甚至能夠垂直跳躍5公尺以上。
海豚可以發出從低音波到高音波的廣泛音域的聲音,當這些聲音碰到他物產生回聲時,海豚可以根據回聲來判斷周圍情況,也就是說海豚具有所謂的回聲測距(echolocation)能力。
===== 大堡礁 =====
再現了澳洲東北海岸連綿長達2,000公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,展示在那裡生活的各種熱帶魚。
===== 厄瓜多爾熱帶雨林 =====
一個月的平均降水量超過300公釐的南美亞馬遜熱帶雨林,從生活在陸地的小動物到巨大的淡水魚,種類之多,可說是世界第一。
【水豚】Capybara;學名Hydrochoerus Hydrochaeris
屬於豚鼠科,但科學家也經常把它們單列為水豚科。是一種半水棲的食草動物,也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嚙齒類動物。成年水豚的體長在105-135釐米,體重35-65公斤,它們在外表上很像超大型的豚鼠。是個游泳好手。
分佈在南美洲安第斯山以東的熱帶和溫帶地區,後來又被引入佛羅里達以及美國其他的亞熱帶地區。
【象魚】
淡水魚中體型最大者,最長5公尺左右,最重可達200公斤。屬於殘存的古生淡水魚類,據推測最早出現於一億年前,由於舌中硬骨有長出牙齒,此類的魚被稱為骨舌魚。而其主要以嘴的上半部與舌頭的開合來捕捉獵物,以魚和昆蟲為主食。
【大銀板魚】Pirapatinga;學名Piaractus Brachypomus;別名淡水白鯧
最長可至45公分,最重可達25公斤。是食人魚的親戚,具強而有力的牙齒,可導致嚴重的咬傷。
【條紋鴨嘴鯰】學名Pseudoplatystoma Fasciatum
棲息在河床處與森林的洪泛區中。屬夜行性,晚上捕食其他魚類,如慈鯛科或脂鯉以及螃蟹等 。
深叉狀尾鰭在游動時並不運動,而是由振動魚體來使於能高速前進,有三對長觸鬚。體長可達104公分。
【美洲鬣蜥】學名Iguana iguana;又名綠鬣蜥
是一種生活在樹上的大型蜥蜴,頭尾全長可達一公尺以上,成年以植物的葉、嫩芽、花、果實為食物,習性為日行性。
===== 瀨戶內海 =====
瀨戶內海由許多海峽交織而成,由於潮水流量的不同,造成形形色色的生物棲息在它的懷抱裡。本水槽重現瀨戶內海,展示代表日本的各種魚類。
【章魚】
有3個心臟、9個腦袋(發達的大腦)與8個腕足,腕足上有許多吸盤。
具變色能力,當遇到危險及靜止時,會有偽裝的作用。有時還會噴出黑色的墨汁,幫助逃跑。
忘了在哪個海域的【透抽】
===== 智利岩礁地帶 =====
智利沿岸,由於從南極流入的寒流含有豐富的營養鹽,因而產生了許多浮游生物。成群結隊的【沙丁魚】又稱薩丁魚、鰛和鰯
一般通稱的沙丁魚不是單指一種魚,而是泛指被做成罐頭的海洋表面活動的小型魚。然而生物學上只有學名Sardina pilchardus的魚類才是真正的「沙丁魚」。
【扁頭哈那鯊】學名Notorynchus Cepedianus
屬肉食性,當攻擊獵物的時候,能快速急衝。其獵物相當廣泛包括其他的鯊魚,魟,銀鮫,硬骨魚,盲鰻,海豚與哺乳動物腐肉,包括老鼠與人類。
===== 庫客海峽 =====
本水槽重現了將紐西蘭國土分為南島和北島的庫客海峽,展示只有在那裡才可見到的珍奇魚類等生物。
【蠵龜】學名Caretta caretta;又稱紅海龜、靈蠵、嘴蠵、赤蠵龜
是海龜科的一種海龜。
===== 日本海溝 =====
日本靠太平洋一邊,有長達800公尺、水深亦達到800公尺的日本海溝。
【岸上紅娘魚】學名Lepidotrigla Kishinouyi
分布於日本、琉球及台灣等海域,可達水深100公尺以上的深海。
【Bathynomus Doederleini】漂水蝨科
【日本蜘蛛蟹】世界上最大的螃蟹,分布於日本、台灣島等地,生活環境為海水,常見於50-100米水深的泥沙質或碎貝殼海底。
===== 水母館 =====
以棲息於日本沿岸的水母為中心,展示了12種約600隻的水母。
【海月水母】學名Aurelia Aurita
水母體是透明的,一般闊25-49厘米,有4條明顯的馬蹄狀生殖腺。它們會用觸手來捕捉獵物,如水母體、浮游生物及軟體動物。但觸手的活動有限,它們也只是會隨波逐流。
海月水母沒有鰓、肺或氣管等呼吸部份。由於它們細小,故是透過擴散水中的氧氣來呼吸。在胃循環腔內,它們會排出低充氧水,並以纖毛作用將高充氧水拉入,從而增加細胞的氧氣擴散。
【咖啡金黃水母】學名Chrysaora Melanaster;又稱絲帶水母、啡海刺水母
傘部具散射狀咖啡色條帶,傘徑可達30cm。含有劇毒的觸鬚,伸展後可長達數米,用以捕捉食物和防禦敵害,攝食浮游生物和其他小型水母。
分佈於日本白令海。
【馬賽克水母】學名Catostylus Mosaicus;也被稱藍鯨脂水母
生活在東南亞的熱帶海域。無毒,與海蟄是同屬一科的近親。
由於體內的生殖腺或其他胃囊等結構具有色澤,而使身體在透明中出現局部的粉紅色、桔紅色、白色、紅色、藍色、紫色與黃色
【花笠水母】學名Olindias Formosa
擁有亮黃綠or粉紅色的觸鬚。
他們使用含有劇毒的觸鬚補捉小魚,然後吃掉牠。
【巴布亞硝水母】學名Mastigias Papua
傘緣形成淺淺的傘折,不具觸手。懸垂的口腕通常呈短棒狀。
半透明的泳鐘上佈著淡黃色斑點,有些個體是淡藍或綠色。體色的變異應該是和體內共生蟲黃藻有關。
會在陽光充沛日子,在水面層朝向陽光游動,讓共生蟲黃藻進行光合作用,製造營養。
【倒立水母】學名Cassiopea Sp.
水母體約5 公分左右,體薄,僅有一層細胞組織,所以每一個細胞皆自行與體外的水進行氣體交換。傘呈碟狀;具8根分枝狀的口腕,口腕末端形成許多鬚狀突起。體呈褐色、灰色或淺綠色。
棲息於沿岸砂質底。平時不常游泳,而是以口面朝上、傘朝下倒立於砂底拍動。由於身體及口腕內具有共生藻類,可行光合作用而自行供應能量。
============ 完整照片in Flickr (含部份其它人的)、Yuki’s、Owl’s ============
日本京阪 滑溜烏龍麵 -《日出》《山元麵藏》《丸龜製麵》《今井》
日本京都.含苞待放的櫻花 - 蹴上傾斜鐵道、《南禪寺》、《哲學之道》
日本京阪 - 挖掘 超商 賣場 點心 甜品.抹茶控 可別錯過了
夜遊京都 -《Time's》、《白川南通》、《花見小路》、《八阪神社》、《圓山公園》
日本 京都 嵐山地區 - 美食(廣川鰻魚飯、京豆庵、古都芋、三忠) 與 美景(可惜櫻花遲到了)
日本大阪 甜點 -《Manneken Waffle》鬆餅、《Bread Papa’s》泡芙、《Hop Chou a la Crème》泡芙、《crepes de cocorico》可麗餅
京阪烘焙坊 - 《Die Gute》、《BLUE JEAN》、《鳴門屋》、《進々堂》 滿足麵包控的我
日本神戶 - Mouriya 神戶牛排.志玲姊姊也給予好評喔!!
日本神戶 -《北野異人館街區》風見雞の館.萌黄の館.風見雞本舖
日本大阪 -《海遊館》近距離觀看超可愛的海豚、企鵝...還有多款美麗水母喔!!
日本大阪 - 櫻花隧道《毛馬櫻之宮公園》& 排隊名店《三軒茶屋》Pancake
日本大阪 - 白菜拉麵 《神座拉麵》& 蒜味拉麵《薩摩っ子ラーメン》
日本大阪新世界 -《通天閣》& 名物《だるま串炸(元祖串炸)》《八重勝》
日本大阪 - 知性體驗之旅《大阪歷史博物館》&《大阪市立科學館》(大阪周遊券免費)